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7年创新高,达到495万人,2008年,将有5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曹殊研究员说,全国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在2500万人左右(包含毕业生),而预计的就业岗位仅有1200万个,预计明年的就业岗位与今年基本持平,而要求就业的人数还在继续增加,使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通过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显示,应届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越来越小。2004年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毕业生占2.02%,2005年下降到1.4%。但进入民营、三资企业的毕业生的比例却在不断提高,2004年进入民营和三资企业的毕业生占23.14%,2005年达到26.45%。从就业趋势来分析,未来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将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自己创业。
难道中国的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多得真的找不到工作的地步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尽管中国目前确实存在就业问题,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不存在就业问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只有谈不好的价钱”,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可以说“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只有不满意报酬和工作条件的”。而更多的现实是: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大学生。
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率低的原因主要是:1、很多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并不高,没有学到多少过硬的本领;2、眼高手低,自己能力不怎么样却对待遇有不切实际的要求;3、有错误的就业观念,不知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寻找更好的工作更重要,总是希望一步到位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4、很多人一味地想到大公司或政府部门工作,而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5、很少有人在大学期间学到了投资理财知识,根本不知道不就业照样有办法赚钱。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得到多少报酬,享受多少福利。而是一定要有长远打算,要找到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选择一个能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岗位、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不一定要大)、一个能向他学习的好领导,只要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好机会就会接连不断。
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言,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切忌“眼高手低”。毕业时得到一个待遇好的职位未必是好事,而得到一个待遇差的职位也未必是坏事。下面我举三个例子,尽管都是个案,但其中包含的内容是很值得借鉴的。
我有一位同学,1992年大学毕业时,他任副市长的父亲给他在当时非常红火的国有企业找了一个工作,而那个国企又碍于他父亲的面子给他安排了最轻松的仓库保管员工作。这个工作几乎每天只要去发一次货,其他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无拘无束,工资奖金照发。
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很羡慕他,认为他的工作是最好的。因为他不但轻松自在,而且工资奖金是其他大部分同学的双倍以上。久而久之,他觉得不好打发时间而爱上了麻将,从此他在“麻坛”上再也没有下来。虽然他是学会计专业的,但当时觉得考不考会计师对他的工作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他至今没有考取任何会计方面的职称。而现在想考也考不上了,这么好的专业被完全荒废。
后来,他所在的国有企业江河日下,并很快破产,而这时他的父亲也早已退休。十年来,他因为没有任何专业特长,又加之赌博成性,再也没找到过工作,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了十年。而我另外一些当时最没有“关系”的同学,他们被分配到一些很差的企业。但他们有风险意识,有紧迫感,从来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学习,励精图治,很快考上了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当他们看到国企越来越没有前途时,要么是下海当老板,要么跑到沿海城市做了外企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
今天看来,当时认为分配得很好的同学现在多数干得不怎么样,而当时分配得最差的同学全部练就了真本事并离开了原来的单位,现在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甚至是资产阶级了。
还有一个学生,他大专毕业后本来可以去一个国企上班,但我认为国有企业最容易培养惰性、埋没人才,建议他出去打工学习真本事致富。
首先,他到长沙的一家企业去作仓库保管员。做了三个月之后他打电话给我,说要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老板从明天开始要给他加300元/月的工资。我说“那你不要干了”。他感到很奇怪,老板给他加了工资为什么就不要干了呢?我告诉他,“你只要知道这个保管员是怎么当的就可以了,而不是要你一辈子当一个保管员”。后来他又去一家超市配货,干了三个月之后他又打给我一个电话,说老板从明天开始又要给他加工资了。我告诉他“你又不要干了”。后来他又去深圳的一家药业公司作业务员,干了半年之后他又打给我一个电话,说老板很器重他,给了他一大笔奖金。这次我告诉他“如果你觉得这个企业很有前途,老板又愿意让你入股,你就留下来好好干,和他一起作个小老板,否则你又不要干了”。因为老板没有接受这个条件,他又去了广东顺德的一家油漆公司作业务主管。干了半年之后他又打给我一个电话,说老板也很赏识他,并高度评价了他的业绩。我又告诉他“如果这个企业值得你长期为其工作,老板又愿意让你入股,你就留下来,否则你又不要干了”。这次老板也没有接受他的这个条件,他又辞职了。后来他又去了广州的一家化工原料公司作业务经理,干了半年之后他又打给我一个电话,说这个老板非常赏识她,但还是不愿意让他入股。于是我又要他“不要干了”。当那一年(打工两年后)春节我在老家再次见到他时,我发现他已经可以作老板了,于是我建议他回广州后,在他作过的行业里面选择一个他认为最擅长并且有前途的行业自己作老板。八年之后的今天,他凭借自己练就的真本事成了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的,但只要你用心去学习,总会学到真本事。只要学到了真本事,一旦成了某一行业的行家里手时,你将身价倍增。那时就不是就业单位来选择你,而是由你来选择就业单位了。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裁员,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这时有一个文学院的毕业生去请教一个职业规划师,要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位规划师说:“你先写一份好的简历,投向希望去工作的单位,并声明最重要的是为了找一个让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对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在没有干出成绩之前不要任何报酬”。
虽然当时所有的企业都在裁员,但对于私有企业来说,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拒绝一个不要任何报酬的大学生。所以,很快有一家报社要他去上班了。努力工作一年之后,他的才华果然展现出来了,有很多的报社纷纷给他发来聘书,并愿意给予优厚的待遇。这时,他就拿着几份知名媒体的聘书去找他的总经理说:“我半年来通过努力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直是不要报酬的,最近有几家媒体发来聘书,并承诺给予优厚的待遇。但我对本报已产生深厚的感情,如果本报能给我同样的待遇,我将继续留下为您效力。”总经理以前虽然认为这位小伙子的工作干得不错,但因为事务繁忙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他负责的版面,这次总经理立即叫他的助手把这个小伙子负责的版面调来,没想到果然非常出色。这时总经理立即答复,欢迎你留下继续为本报工作,至于报酬,我愿意按你得到的聘书中最高的标准的双倍支付。这样,他如愿以偿找到了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
我历来认为,大学生在中国是智商相对较高、知识相对较多的人群,中国这么多的工作要做,到处都有做不完的事,大学生占中国的人口比例又那么低,怎么会存在就业问题呢?所以还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没有没事做的,只有没做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1、只要你有适应市场的真本事,那你一定能找到待遇好的工作;2、如果你万一找不到事做,那肯定是水平不够或者要求太高。如果是水平不够那你就赶快去学习呗,去学习难道不是“有事做”了吗?如果是你要求太高,你降低要求不就“有事做”了吗?并且降低要求去找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你降低待遇要求甚至不要报酬,你的工作岗位将比比皆是。当然不是要你一直白干,我只是告诉你通过白干可以得到很多的学习机会来提升自己,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好机会自然就来了。
当然,当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我国落后的教育模式也有密切的关系。美国的大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一方面在大学里认真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把知识放在实践中感悟;而中国学生为能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则松懈下来,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降低,对于上大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很少思考,唯学习而学习,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应付考试上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学生大学期间有一半或更多的时间花在应付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上,他们学的很多知识根本就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
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普遍没有“职业生涯”概念,不能有的放矢地学习,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自己能很快获得成功。对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当然也没有很多人提醒他们应该更多地去关心这些,而主要是关心他们的考试成绩。美好的大学时光是相当宝贵的,在大学阶段还是多花时间学习一些对你日后就业最有价值的知识吧。不要成为不受社会欢迎的“高分低能”毕业生。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应把求职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一方面要面对市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特别是品行和诚信。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已越来越重视人品了。因为只要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只要人品好,只要人勤奋,能力是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培养的。而人品不好的人,能力再强人家也不愿意要。
古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在今天,你根本用不着担心“真正的千里马会骈死于槽砺之间”,我们大学生可以大声喊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因为如果你真的是千里马,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寻找伯乐。所以我可以肯定地下此论断:“大学毕业生没有没事做的,只有没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