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爱中华 >> 家国天下 >> 内容

从德国看中国汽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时间:2011/11/3 14:41:40


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进入了汽车化社会。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汽车化进程让中国在几年间就完成了。然而伴随中国如此之快的汽车化进程,中国社会也越来越多的面临着汽车化社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交通伤亡人数持续上升,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行人与车辆的矛盾日益激化,飚车行为的流行化,交通设施的人文关怀不够,驾驶者的规则与安全意识严重不足,行人的规则与安全意识同样严重不足,部分特权车辆的无忌。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化社会,但中国人的思想还没做好进入汽车化社会的准备。而前一阵杭州的飚车撞人引发的社会问题就集中体现了中国汽车社会进程中的尖锐矛盾。

德国作为最早进入汽车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的诸多问题有着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我代搜狐汽车向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的中国区总经理权忠宪博士约了一篇相关内容的文章。权忠宪博士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来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之后一直留在德国从事技术研究、技术管理直到企业管理工作。对于中国和德国的交通问题,恐怕没有人比权忠宪博士更有发言权了。我也知道权忠宪博士公务繁忙,所以没敢奢求他花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写这篇稿子。然而在得到稿子后,我却大吃一惊。一是因为我以前还从来没发现我们老权同志的文笔如此之好,文风灵秀、说理清晰、观点犀利还带点京味调侃。可以说这根本就不像是个学理科出身的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水平,反正我是自愧不如。二是因为他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写这篇文章。读他的文章,我们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责任感,一个海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发展的责任感。他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写,仅仅是出于这种对祖国发展的责任感。所以想恳请大家,如果读请“深读”。



从德国看中国汽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权忠宪

说起汽车和交通,当然会想到德国。德国是当之无愧的汽车王国,是现代汽车之父戴姆勒和本茨的家乡。德国的顶级名车,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保时捷、迈巴赫、奔驰、宝马、奥迪等等,等等。德意志民族生性彪悍,却又精确而细致,喜欢机械化带来的节奏和效率,风驰电掣的强烈动感正是他们的追求和享受。他们会造车,爱开车,更爱开快车。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出自德意志民族,一点都不奇怪。这个人口8千2百万的国家,汽车保有量达到4千9百万辆(同当今中国差不多),其中轿车4千1百万辆,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轿车。德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4%,略小于中国的云南省,但公路总长度已达23.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不少路段不限速,大概是有意让名车出出风头,也让飙车族有个地方过把瘾。想象一下,如此众多的汽车,如此稠密的公路,如此繁忙的交通,还有世界上开车最快的民族,该是怎样一幅令人忧心忡忡的画面!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糟糕。德国甚至是世界上交通安全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交通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2008年,德国因交通死亡的人数为4467人,万车死亡率只有0.9,远远低于中国。那么,这个在“汽车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它的交通状况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大概要从德国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交通事故的处置和救援等诸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调研。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这里,只能谈谈我作为普通的交通参与者的点滴感受。 

我在德国和中国都开车,感觉真是不同。在德国是“快而不累”,大家按规矩开,违规的人只是极少数。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有规范的共性。德国提倡“防卫式”的驾驶方法,就是随时估计到周围的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快、慢、停、让,都可以默契地在个**利、责任和义务之间找到平衡。很少无谓地浪费时间。在中国开车,却是“累而不快”。人多车杂自不待言,最头痛的是,人的行为出乎意料,让你不得不时刻准备着随机应变。仿佛打一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左右迂回,乘虚而入”的运动战。费了半天劲,谁也快不了。在德国,光线稍有不足,驾车人就会及时地打开车灯,这时往往不是为了看路,而是使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显,以保护他人的安全。德国行车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合理利用车上的灯光设备,随时让周围人看到你,知道你想干什么,你在干什么。在中国,相当多的驾车人却认为,只要自己能看得见,那么早开灯干什么,费电瓶又费灯泡。保护自己灯光设备更为重要。在德国,提倡车不行驶时(包括较长时间停车等待,例如在铁路道口),应关掉发动机,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因而极少看到有人开着发动机坐在车里。在中国,却经常会看到长时间开着发动机停车等人,车内的人夏有冷气,冬有暖风,为自己营造了惬意的小环境,却忘记了周围的大环境。平心而论,中国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比德国差。中国的交通法规也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交通警察比德国同行更辛苦。而中国道路上行驶的轿车,虽然暂时还赶不上德国的水准,但看看许多欧洲国家的情况,中国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尽管如此,中国的交通状况仍不尽人意。到底少了什么呢?我看还是少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交通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这里说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崇高境界。不过是说,人生活在社会中,要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人生活在社会中,除了自己,还有他人,行为要有公德。 

有社会责任感,才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久而久之,养成行为习惯。德国人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有人调侃说,什么是德国人呢?半夜两点,夜深人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一个行人站在路边耐心等待,人行道绿灯亮,才开始过马路。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德国人。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大多数德国人果真以一丝不苟、几近呆板的方式来遵守交通规则。德国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全部自动管理,但极少有监视器。路口无交警站岗值勤,更无“交通协管”之类。交通警察都是坐在车里巡视或待命,只在大型活动和重要事件、交通事故、重要路口的信号灯故障等情况下,交警才会出现在现场。我参观过柏林的交通指挥中心,它像个智能服务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监控全城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汽车流量自动调整各方向放行时间,及时疏导交通。德国交通井然有序,就是因为人们在“无人监督”的交通环境中,能够自觉地在交通规则的框架下规范自己的行为。 

北京的交通信号系统也早已自动化,又加装了数以千计的“探头”,还有摇动小旗的“协管”帮忙张罗,但执勤交警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好像若无警察的威慑力,人们就会迷失了行为的准则。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开车去京郊,在京顺路上超过了几辆京G牌号的满载卡车,卡车速度明显没我的车快,却始终跟在后面若即若离。仿佛有“缩地之法”。直到我停在一个路口红灯前,几位开始超车,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彼等公然视红灯为无物,既不减速,更不刹车,一路匀速向前。如此行驶,倒是省时,省油,省刹车片,却置他人的安危于不顾。朋友说,此乃京顺路一景。郊区公路,没有监视器又没有警察的路段常常如此,莫要少见多怪!交通状况能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此等“只知有自己,不知有社会“的行为,不要说责任感,与文明二字也是相去甚远。

再说飙车。德国人也飙。除了高速公路不限速的路段,在其他路段甚至城里,有时也发发“飙”。但绝大多数情况未超出交规允许的范围,无伤大雅。例如红灯变绿时的起步,高速公路上的超车并道,或是进入高速路的加速切入等等,开跑车的人,一般不会放过这些机会,凭借车的优越提速性能,几秒钟内领先他人几十米、上百米,自得其乐地享受一下胜利者的快感。一旦进入正常行驶路段,也便中规中矩。至于刚才提到的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人家是在F1赛道上飙,如同中国的武林高手,绝不在马路上逞匹夫之勇。而中国的飙车族,真敢在大街上玩命。前不久看网上一段视频,场面颇为震撼:一辆无照大奔,在上海延安高架路车流中飞速穿行,时速至少150多公里。后面为其追拍的好像是辆保时捷,既能穷追不舍,自然也上演了同样的节目。这哥儿俩大大地“酷”了一把,却苦了路上规规矩矩的开车人,想必心惊肉跳,唯恐避之不及。北京也有飙车族,据说还有巾帼英雄“二环十三妹”。顾名思义,是专门在二环上较劲了。在公共道路上这么玩,这叫多了点个人英雄主义,少了些社会责任感。 

德国人喜欢用“交通参与者”这个词。表示在交通环境中的平权或平等。无论是开车的,乘车的,骑车的,步行的,都是交通参与者,各有行为准则,于使用公共交通设施这一点上,是平等的。能否得到特殊的权利,取决于当时公务的紧迫程度,而非身份和地位。通常情况下,汽车礼让行人或骑车人;一般私家车礼让公交车和出租车;所有车辆和行人避让正在执行任务的救火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德国城市中极少见军用车辆。本来嘛,和平时期,城市中哪里需要军队?在城市里偶尔出现的军车,不但没有任何特权,由于军纪约束,时时处处循规蹈矩。此外,没有听说过在德国有哪种牌照特别“牛”,以致可以狐假虎威,连交警都要退避三舍。德国交通管理的一个原则是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使用率,尽力保证交通参与者对道路的使用权益。所以很少为了少数人实施“道路限行”,即便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交通也正常运转,没什么太特殊的举措。 “警车开道”的场面仅仅是在外国国家元首来访,或是示威**时才会见到。平时,无论德国的部长、市长、州长们,还是默克尔夫人,上了大街就是交通参与者,与民同行。遇到拥堵,则与民同“堵”。如果违反了交规,还得与民同罪。如今在中国,“道路限行”和“警车开道”已越来越具“中国特色”。若是迎送国宾,大型庆典,救死扶伤,抢险灭火,无论怎样“限行”或“开道”均无可厚非。一旦超出了工作的需要,仅仅是为了“面子”,那就成了病症。此类病症还会传播到省里、县里、甚至乡里。“警车开道”居然还用来创收!其结果,动用警力,一笔勾倒正常的交通规则,既造成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恶劣影响,又引起了不必要的交通拥堵,而交通拥堵正是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病因之一。按说,只要上路,无论首长还是平民,都是交通参与者,尽量不给他人造成不便,不给环境造成负担,正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各级领导皆应以身作则。再说,少一些“限行”,少一些“开道”,有助于各级领导了解交通的真实状况,体恤民情,改善工作。否则,永远呼啸而来,呼啸而去。饱汉不知饿汉饥,难免会说出“饥民何不食肉粥”之类的昏话。

如今,德国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交通设施要更加人性化,照顾到老幼妇孺和残疾人。汽车设计和制造要考虑碰撞行人产生的后果。汽车不是坦克,不能只保护自己。要设计合理的外形、使用合理的材料,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尽可能减小对行人的伤害。而空中救援的组织和管理更是日臻完善,任何地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直升机都可以在2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的空中救援,自70年代至今已经拯救了25万多人的生命。一千六百万会员通过会费为此无偿贡献了几亿欧元。总之,改善交通,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汽车社会”,快得令世人瞠目结舌。可随即带来了许许多多交通问题。虽然德国的交通并非完美无缺,但他们毕竟比中国多干了几十年。系统地研究和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将会少犯一点他们犯过的错误,少走一些他们走过的弯路。其实,德国也在研究中国,学习中国。大家都明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华夏精英会(jingyinghui.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Powered by chuangfuzhe.com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