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内容

紧紧抓住关系孩子一生第一步

时间:2013/3/19 11:27:15


自l977年重新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的三个儿子有两个考上了大学本科,乡下也算是一个特号新闻了。最叫人难以相信的是大儿子杨栋,他没上高中,却考上了大学;没念硕士,又考上了扬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已于1996年毕业取得文学博士学位,现在河北师范大学担任副教授,听说他的毕业论文还被选入了国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博士文库》。乡亲们都说我教子有方,甚至夸我的孩子是“天才”,还有人猜测俺家里一定有什么仙丹秘诀之类。其实这些根本没有那么神秘,这绝不是我故作谦虚,或者是珍奇秘异。若说出来也都是人人皆知的寻常道理,只是一般人难以做到而已。

    杨栋能上大学、读博士,既是他个人的事,也不是他个人的事。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力挽狂澜、恢复考试制度,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白搭。另外,我们家素以忠厚正派传家,把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处世做人的座右铭,一贯视个人努力奋斗为无上光荣,而把投机钻营、不劳而获或祈求他人恩赐之类的小人营取视为丢人现眼的莫大耻辱。我从小接受的就是父祖的这种教训,而且身体力行,无论是何种艰难困苦,甚至在断顿绝粮的境况中,都决不改变这一人生信念。

   所以,当我把父祖的遗训一遍一遍地灌输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乐于听从,默认不语。只有杨栋与老二、老三有些不同,不像那两个老实守规距,只要说一次就会记在心里。这个孩子天性活泼,自小就喜欢出“妖蛾子”(新奇古怪的点子),常干出格的事,而且脾气倔强,不肯听大人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性极强。为了管教他,可没少花费心血,甚至还狠打过他。说实话,我们当时绝没想到也没指望他日后成为大学生、博士,倒是更担心他长大以后招灾惹祸,走上邪路,让乡亲们骂祖宗三代。

   对这种有个性、不听话的孩子,多说多管多打绝对不行,往往造成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在管教杨栋中多次碰了钉子才慢慢摸出的一条规律。但是不多说多管多打,决不是不说不管不打。我对大儿子有效的一条,就是紧紧抓住关系他一生的那些关键的第一步,严格进行管教,决不可含糊手软。这些“第一步”,不一定都是大事,但往往都处于人生的三岔路口。第一步抓好了,其他都可以不计较,宽容他,由他去自由任性发挥,结果就算你好不到那里去,但也不会坏到那里去。记得当时我常常警告他的一句口头语是“做君子太难,不勉强你,但决不能当小人。”我的处世哲学是,穷不怕,没有钱不怕,别人打你骂你都不怕,最可怕的是自己不争气,被人笑话,让人家看不起。我说的话杨栋听得不多,这几句话看来他是听进去,记住了,所以今天他才能够有所成就。

    杨栋童年时,跟其他农村小孩一样,到处风玩野跑。8岁到了上学年龄,我提着一把凳子把他送进本村小学。可没过一个星期,他自己又把凳子扛回来。原来他风跑惯了的野性刚被圈住,一下子受不了,就欺骗老师说:“俺爹让俺去放羊,不让上学了。”农村小孩这种事太普遍,“反正孩子还小,着什么急,明年再去吧。”这几乎成了一种传统习惯。当时我的祖母还在世,心里加倍疼爱重孙子,当然也是这么说。我心里很清楚,这“第一次”要是一开口子,下一次再想收回来,恐怕是没戏了。我不能手软,白天把他老奶奶送到亲戚家,晚上开始给他算账。先问清楚情节,然后打屁股罚跪,熬了大半夜,直到他彻底认识错误,并保证明天自己去学校,先向老师检讨,今后再不逃学之后,我才放过他。杨栋从小到大,只罚过这一次跪,这回体罚也最厉害,给他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当然他从此之后再也没逃过学。

    后来他上了大学,还记起这件事,给人开玩笑说,这个大学生就是我爹那次狠打打来的。当然,这是因袭了父祖辈旧的教育方式,今天已经十分落后。但是对杨栋这样的调皮男孩,我至今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现在时兴做思想工作,说服教育,这我不是不知道。这些只适于像我三儿子那种老实听话的孩子,而对于像大儿子这样调皮捣蛋、明知故犯、无法无天的小孩却是无效。先人千百年总结传下来的“不打不成人”之旧教训法恐怕也不宜一概否定。

    杨栋第二次失学,我没体罚他,因为那不是他的原因。他上五年级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勉勉强强读了两年小学“戴帽初中”,就无学可上了。于是一边帮我劳动,一边自己读书。过了一年,县城高中恢复,他想去读高中,当时家里穷得几乎难以揭锅,但我还是咬咬牙,支持他去。反正当时上学不收学费,只是再添一张吃糠咽菜的嘴就是了。这我不怕。可是不料县中招生指标有限,下到大队里只有十来名,贫下中农子女自然优先,他这中农的儿子那能沾得了边。眼看旧日的同学去上学读书,杨栋难过极了,蒙头倒在土炕上不吃饭。看着孩子有学不能上,开始我更难受。后来杨栋要我去支书家求情,我火了,把他从炕上揪起来,严厉地对他说:“你先给我站直了!别说我不能去,你跟你妈谁都不能去。跟当官的低三下四,手背朝下讨一点残汤剩饭吃,我们家没这个门风。别说一个高中不能上,就是上刑场砍头也不许缩头眨眼。种地怎么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把地种好,也是大本事。你要是英雄好汉,今后的机会有的是;你要是狗熊软蛋,就算是上到大学也照样是窝囊废。一个高中上不了算什么,不管走到那里,到什么时候,只要是凭个人本事吃饭,就不丢人。你只要听我这句话,就跟我种地去。”这件事对他刺激太深,我的话也深深地埋进了他刚刚成年的心灵里。

   他承受住了这次打击,从此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之路。拉车锄地,挖河筑堤,打篮球个子太小,参军去嫌他是中农,当了几年小学民办教师,又去公社(现在的乡)做半脱产秘书。那些年他可吃了不少的苦,可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品质,同时提高了他的思想能力和文化水平。他1977年报考大学,很多人都说他是胡闹。也有朋友为他着想说,你连高中都没上,考大学肯定没门儿。不如报个中专,能考上就不错了。究竟报大学还是报中专,他产生了犹豫。因为这是决定他前途的大事,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但我们知道,他自己是愿意考大学,于是我们父子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家庭谈话。我问他:“同时有两件事要你挑选,一个利益大,但风险也大;而另一个比较保险,但利益也小。你挑哪一个?”他害怕错过这次人生转机,也可能是多次失败对他打击太重,竟一时回答不上来。我对他亮出我的看法:“要干就要干大事业,不怕承担风险。这是祖宗的遗训。又想获大利,又不肯担风险,世界上那有这等好事?大事干不成,还算个失败的英雄,为什么不干?更何况大学考试分文理科,你正好发挥文科方面之长,避免理科之短,为何不报大学呢?”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坚定了信心。他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全家和众乡亲都十分高兴,都夸他有志气,有出息。事业、学业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如果离开了道德品质的教育修养,其成就也终属有限。现代学校讲究德智体全面发展,我读私塾时老师要求学生先做人,后为学,人品与学品必合之为一。

    我觉得表面上有些差别,道理大致是一致的。这一点更是我时时不忘告诫孩子们的。我认为在做人方面抓住“第一次”不放松,尤其重要。杨栋上小学时条件很差,花几分钱买个练习本,正反两面都要用,平时练习写字则用石板与石笔(过去农村小学生的写字用具,用石料制成,可以擦掉再写,反复使用,而且价格低廉)。有一次他偷拿了我记账用的一个条格本,我发现后打了他一顿,告诉他这是生产队的东西,不是我们家的,一张纸都不能拿。目的就是要杜绝孩子占小便宜,不义而取的心理习惯。杨栋在公社做半脱产秘书时,有一回看到家里接连几天喝高梁面糊糊,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一口袋玉米。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村家家都缺粮。他母亲很高兴,这下可以做点窝窝头,给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了。我怀疑他是向外村大队干部索要来的,就不许动这袋粮食,对他说:我们宁可饿死,也坚决不吃这种不清不白的东西。他说是从公社农场借的,还给场长打了借条。我知道他们所谓的“借”其实是白要,就逼着他把那袋粮食送了回去。在这类事上,杨栋与我看法不尽一致,毕竟是父子两代人。我经常嫌他少规矩,他则嫌我太认真。但他后来走上治学道路,还略有所成,无论从他的导师和同行给他的“严谨扎实”的评语,还是从他本人所追求的“实证与透彻”的学术旨趣来看,都是在无形中继承了我家严正清白、一丝不苟的处世之道。否则,他不可能在学术上走到这个地步。说起来,我也略感欣慰,对他从小所进行的品质教育,毕竟还是在他一生的根本或关键环节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华夏精英会(jingyinghui.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Powered by chuangfuzhe.com V4.0.6